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

修道四門課程篇  品格


******修道四門課程篇 
品格 
    要成就美德之前要具備兩項:勤儉、真心。要具備什麼樣的行為才會具有美德?需要有善行,然後是美德。心得要行才有德,才會有真正的真、善、美。 
修道人,首先就是要修自己,達己圓滿;修身立德,首先要正己。什麼叫做「德」?「德」就是博施濟眾,因為慈悲喜舍才有德,所以,得道還得要培德,還得要修身、正己。成仁,才能真正的立德,才能真正的立功。 
    凡事反求諸己,多替他人著想勝於自己,就是所謂的成熟。自己靜坐時,就能內省自疚,閒談時,不要談人是非。內省不疚則安,禍最大莫過於貪,罪最大莫過於談人是非。 
學做仙佛,學修養就是一個韌性、韌度。
一個「革」字,要洗心革面;一個「刀」字,要快刀斬該斬的。抓的越多就缺少越多,如果說人生的處世哲學,把這韌度、韌性學的好,做什麼事都能成功。 
    惡習要馬上改,不要老是明天再改,有點積習、惡習,就要力改,不要想說明天再來,或許下一分鐘,就沒有呼吸了。 
    一個動機、一個念頭,就是一個過,再付出行動,就是二過了。 
    當自我放縱的時候,就是自我傷害。 
功德 
    現在也是在存無形的錢,知道嗎?已經在理天開戶了,開了戶就要將無形的錢存進去。這無形的錢要如何存?(行功立德)不一定要在佛堂才能行功立德,今天對人說一句好話,給人一個方便,給人一個小小的幫助,這都是功德一件,在生活當中都可以行道,都可以將到好好發揮。 
    無怨、無過就是功德,無怨、無過就能無悔,這就是功德。但如果執著于功德,就沒有功德。 
   修道不可以有功德相,要去掉功德相,才是真功德。 
   處處給人希望,就是有功德,不是在佛堂做了多少事才有功德,功德事隨時給人希望。 
    所謂佈施並非施錢而已,真心的佈施,不在於錢財的多少,而在於是否真心。 
施捨時,就好像將左手的花交到右手一樣,施來施去,都是在自己手上。越施心量越廣,這才是施捨的真正涵義。 
    不管是哪種佈施,只要有心,都是很好的佈施。 
    心、面、言、身這四種佈施,「心」要如何佈施?心純正,沒有污染,沒有偏念,也是一種佈施。因為心正沒有偏,就不會製造心靈垃圾,這也是一種內在的功德。「面施」,面帶微笑,帶給別人快樂,自己也快樂。「言施」,儘量以鼓勵代替苛責、儘量講好話、儘量不要批評別人。「身施」,以身作則,去推動別人,看到別人有難,要去扶持別人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